独臂青年的阳光人生

2016-01-13 08:26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张杰华,一个1981年出生的农村青年,家住旬阳县双河镇双镇社区,99年因为一次务工乘车途中意外车祸失去了右臂。但他没有自我放逐,而是紧随时代步伐,自主创业、帮扶他人,先后创办碟中影音响专卖店、旬阳泰山塑料颗粒加工厂、双河镇小双文化经营部,免费帮扶残疾人3名,免费为残疾人服务金额达1.1万元,2012年以来先后被旬阳县人民政府授予自强模范、双河镇诚信个体户、青年创业模范、自主创业典型,他就是双河镇青年农民张杰华。
  19997月,家境困难的张杰华从中学毕业后,怀揣创业的梦想,满怀豪情地离家到竹筒青铜沟汞锑矿厂打工,但是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就在乘车的途中意外车祸让他失去了右臂,满身是伤的司机不久身亡,面对司机家贫如洗的现状,张杰华默默的承受了,父母亲老泪纵横,亲戚朋友,乡里邻居都好心赶来看望他,而他却整天躲在房间里,不愿见任何人。今后的人生该怎么走,这成了摆在他面前最现实的难题,他苦苦思索着。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好!只要坚持!就一定会看到雨后的彩虹!”他坚信,创业者没有先后之序,没有大小之分,没有残全之别;
 虽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心中有梦,一丝不苟的去追求,就一定会成功的,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的。2000年经过慎重考虑,他和父亲商量用政府救助的5000元钱在双河集镇街道上租了一间门面,开始卖光碟、音响等娱乐器材,由于电脑的慢慢普及,2008年后销售额连续下降。当时张杰华有些灰心丧气,理解他的老父亲安慰他说“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车道山前必有路,不怕困难,这是一个拐弯的机会”。 老父亲的话让他豁然开朗,通过考察市场,发现那些收废品的都发财了,他想别人收废品都能挣钱,我连收带加工还不能挣钱?于是他转行约朋友一起在双河街道泰山沟口创建旬阳泰山塑料颗粒加工厂从事塑料颗粒的加工。起初,由于集镇上废品收购站的增加,和自己经验欠缺,生意并不景气,甚至出现亏本,家里人开始打起退堂鼓,劝他把场子盘了另谋生路。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性格要强的他咬紧牙关,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打动客户,坚持薄利多销,他的顾客渐渐多起来了,业务量剧增,生意红火了,担心的父母脸上也有了笑容。
  变的是观念,不变的是信念。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也丰富了,20112月,他决定再次改行集资创办较大规模的“双河镇小双文化服务部”,经营打字、复印、照相、刻章等业务并兼任做起了户外墙体广告,服务部成立后为了熟练掌握打字技巧,残联的同志帮他联系到县里免费残疾人电脑培训班。培训期只有短短的半个月时间,而且每天都只有两个小时的上机时间。别人都是双手操作,学起打字较为轻松,进步也快。但只有一只左手,只能用5个手指头控制所有字键,其难度可想而知。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张建华在短短的半个月内便掌握了打字技能,并能在一分钟内打出50多个字,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内行打字员。除了在现实中锻炼自己外,他还尽可能利用时间与键盘进行“亲密接触”。正所谓熟能生巧,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他的打字速度越来越快。尽管繁杂的工作,让他时常感到精疲力尽,但年经营收入达10余万元,纯利润5万余元。他在增加自己收入的同时,也为全镇的残疾人创业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当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被镇上选聘为双河镇残疾人专职委员。自己的处境改变了,就寻思着为残疾人多做些事,为残疾人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他作为镇残联专职委员,免费为其他残疾服务,帮助陈新海、孙广余、谢正德、姜礼宏等一批残疾人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石圈村残疾人谢正德因意外伤害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他东奔西跑为他落实合作医疗补助和大医救助,并为谢正德争取到一个轮椅,让他摆脱了多年靠双手行走的现状。
  
张杰华,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农民,用自强不息的精神,独臂撑起了一片缤纷多彩的创业天空,用顽强地毅力诠释着一个残疾人身残志坚助残扶弱的人格魅力,“我虽然是一名残疾人,但是我进取的信念是阳光的,诚信、热情、正直是我为人永不变的原则.....”,他说这翻话时脸上自信阳光的笑容,让人感到他的人生充满着阳光和快乐!

Baidu
map